600多種,《周易》到清詩出現的植物總數
柳,中國古代詩歌中出現最多的植物
淡巴菰,清詩中對煙草(TABBACO)的翻譯
136,《詩經》中出現的植物數量
256,蘇軾詩文中出現的植物數量
澤蘭,唐以前詩文中“蘭”的所指,沐浴用香草
柳與竹是歷代文學作品中出現最多的園林植物。
柳與竹是歷代文學作品中出現最多的園林植物。
柳與竹是歷代文學作品中出現最多的園林植物。
古詩文中的“薇”即今之野豌豆及同屬植物,嫩莖葉可做菜蔬。
寫了《詩經植物圖鑒》、《唐詩植物圖鑒》等書的學者潘富俊,至今仍有兩個理想,其中之一是開一家文學植物餐廳?!暗昀锩恳槐P菜,都要有文學的來歷。譬如有一道菜是清炒豌豆,就叫"首陽盤"?!笔钻柹?,是叔齊、伯夷不食周粟采薇果腹的地方,后世也用首陽和“采薇”寓意隱居。
薇是一種莖條柔軟的草本植物,在古典作品中不時出現。春季,薇的對生葉漸次展開,紫紅色的花成串開放,直到現在仍是華夏土地上常見的植物。如今它被稱為“野豌豆”、“小巢菜”,學名Vicia sepium Lim。
為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出現的植物確認其身份,并對應到不會產生歧義的現代名稱,是潘富俊醉心多年的事情。2015年,整體論述中國古典文學中的植物的作品《草木緣情》出版,潘富俊將從《詩經》到清代作品中涉及的植物歷歷寫來,也比較了不同時代、不同作者對于不同植物的寓意變化。
他的另一個理想,正是編撰一本百分百完整的“文學植物詞典”?!啊渡袝?、《周易》、《詩經》,再難的字都可以在字典上查到。查不到的是什么?是植物名稱,或文物。我想要一本彩色圖鑒,不管你念哪本書,每一樣植物我都告訴你是什么。前后貫通,又能了解它的意義怎樣演變?!?/p>
他認為這正是我們這代人的責任,因為自三國起,就不斷有人解經,數代積累,他“只是挑一個自己覺得正確的解釋”。若論資源,也沒有哪個國家的植物能講出如中國那么多的故事,“介紹植物,孔子曾經在底下打瞌睡,它在周文王的時候怎么樣,就很不一樣。很多植物要跟我們的生活經驗結合在一起。其實文學或歷史是講解植物最好的方式,特別中國?!?/p>
他舉例說,《詩經》提到的斂蔓,即現在的“烏蘞莓”,很常見?!拔覀兎N上莊稼,它就爬上來了,形容朝廷中充滿小人、奸臣。如果你背誦蘞蔓背了半天,卻不知道是什么植物,很難想象你能理解詩的含義?!?/p>
白芷有特殊的香氣,是《楚辭》提到的代表香草之一。
唐以前文獻中的“蘭”多指澤蘭
桑和黍都是《詩經》頻繁提及的經濟作物。
第一財經:古代對植物的命名并不十分科學化,很多植物要對應到現代名稱是挺難的。有自己比較得意的例子嗎?
潘富?。汗沤裰参锩Q有很大不同,越古老的文獻越不一樣。其實在漢代、唐代,解《詩經》時已經有很多東西不能解,所以有解經的辭典出現,如《爾雅》之類。很多植物的鑒定,我是根據這些文獻來做的。
你會發現,所有的中國文學統統會回到《詩經》,任何一個概念和詞語都會回到《詩經》。你解決了《詩經》,大部分植物都能夠解決。所以我個人覺得比較困難的是解《詩經》。
一般的還好,三國以來就有人解經,基本一脈相承。但到現在仍有幾種有疑問。有一些植物,古人不認為是植物,但現在證明是植物,所以我們能認出來的植物比古人多。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唐詩中有一種植物叫橦,橦花。我花了好幾個禮拜跑遍臺灣的圖書館,沒有辦法解。后來在古書里看到,橦,用它的花來織布。用來織布的植物不多。其實橦是棉花的果實,是白色的。爆開來,古人以為是花。
后來再印證,橦布從西南來,跟棉花進入中國的路線是一樣的。這樣一解開,感覺真的好棒。
還有一種植物叫“蕙”,蕙草是一種香草,我們解釋成羅勒。蕙草歷代都有人解,最詳細的是《本草綱目》,提到這種植物小枝四方形,葉子對稱,有香味,唇形科植物。大概有98%、99%可能是對的,但還有1%、2%,我心中有個問號。
第一財經:西洋近代以來有一個植物分類體系,通過植物的生殖器官去分種類,你覺得中國人古代是怎么給植物分類的?
潘富?。褐袊说姆诸愂钦驹趯嵱玫牧?。首先認外形。比如喬木類,比較高的木質的灌木類,濕草類,干草類。如果要用,就根據不同的藥效或用途來分,農樹的話就根據糧食、纖維,或者是染色,或者是五谷。
西方植物學的研究得益于顯微鏡的發明,看到了細微的構造,中國古代沒有這樣的技術,一直到近代,觀察植物只能根據外表或用氣味和用途分析。當西洋人可以看到生殖細胞,起點就跟我們分道揚鑣了。
第一財經:《草木緣情》中統計了每個時代詩詞或其他文學作品中出現的植物名字。很明顯,宋以后的數量是比較大的,分析下來是什么原因?
潘富?。何矣X得和貿易有關。很多植物是從外面進來的。特別清朝,中國和世界都發生了大事,辣椒、煙草、玉米、馬鈴薯統統引來了。在此之前古人吃的東西比較單純,水果就那幾種,野菜也是中國原產的。影響在文學上,文人看到的植物越來越多。
其實外來植物進入詩歌,并沒有像楊樹、柳樹這樣(深入)的例子,因為時間太短。比較有趣的是,這些植物引進中國的時候,還沒有中文名稱,如煙草,英文TABBACO,中文還沒有名字,所以清詩里就出現“淡巴菰”。玉米剛剛進入中國,也是很奇特的,沒有中文,叫“番麥”,現在閩南語還稱“番麥”。
我們念越古老的詩,越要去考證,近代的就比較貼近現在。清末有咖啡,英文Cafe,那時就叫咖啡,翻譯的名字到現在還沒有改變,這蠻有趣的。植物本身的傳播,對解讀中國文獻也很重要。
第一財經:歷年詩歌中出現的植物,有一個變化,歷史上出現次數最多的是柳樹,但清代最多的是松,明代是竹。
潘富?。何宜鶕奈谋臼乔逶妳R、明詩綜。前幾名都無所謂,在統計上沒什么差別。
第一財經:有沒有某些植物,世人賦予它的含義,在不同朝代有比較大的變化?
潘富?。河?,就拿柳樹來說。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先生,回家以后在他的房子前種了五棵柳樹,自稱五柳先生,自那以后,柳樹是很崇高的。所以有柳眉、柳腰之說。
但后來變成花街柳巷、殘花敗柳。這也是因為柳樹太高尚了,古代的風塵女要吸引客人,光顧這特別行業的,肯定是文人。她們也知道文人推崇柳樹,所以在辦公場所種幾棵柳樹,果不其然,文人跑到那邊去了。那個行業都種柳樹,那不是花街柳巷嘛,從很好的意義到不好的意義,都是我們文人搞出來的。
另一個感受比較深的是桃?!对娊洝窌r有逃之夭夭、桃李春風。逃之夭夭講的是女孩子穿得花花綠綠,和桃李春風的意思都是正面的。什么時候,變成了桃色糾紛。
中國人過去稱為桃紅色的糾紛、桃紅色的電影,現在叫黃色。但日本人現在仍稱桃紅色。所以日本保留了中國原來的表現方法。日本人學中國的文化是什么時候?唐朝。所以,我們從唐代為分割點,什么時候桃李春風變成桃紅糾紛,應該就是那時候。這要找證據。
第一財經:統計下來《詩經》是經濟作物比較多,入詩的有很多實用的植物,但后來有大量詩歌都在表達文人的志向情趣。為何會有這樣的變化?
潘富?。耗谩对娊洝犯冻o》比較,一個北方一個南方,很具有比較意義。
南方物質豐富,不匱乏,這些野菜、水果常見。所以《楚辭》多香木、香草的寫意。北方不一樣,植物少。北方的植物絕大部分是跟自己生活有關系的,所以對經濟作物描寫得比較多。
后來的詩詞,如在唐玄宗安祿山作亂時候的詩詞,大多是比較實用或饑餓或荒涼的東西。宋代以后,政治文化中心南移,主流正統是南方。描述經濟上的東西就少了,感情上、描述性的內容就多了。
在《草木緣情》一書中,潘富俊將從《詩經》到清代作品中涉及的植物歷歷寫來,也比較了不同時代、不同作者對于不同植物的寓意變化。
在《草木緣情》一書中,潘富俊將從《詩經》到清代作品中涉及的植物歷歷寫來,也比較了不同時代、不同作者對于不同植物的寓意變化。
潘富俊,美國夏威夷大學農藝及土壤博士,現任中國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景觀系教授,講授景觀植物學、植物與文學、臺灣的植物文化等課程。所學與植物相關,所愛 與中國古典文學密不可分。田野工作與古典文學都是他的最愛.數年前,將臺北植物園從研究用植物園成功轉化為教學園及臺北市民優質休憩點,讓民眾在林木花草 中,悠哉吟詠古典詩文。著有《草木》、《詩經植物圖鑒》、《楚辭植物圖鑒》、《唐詩植物圖鑒》、《草木緣情》等等。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