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市肇陳鎮大禾塘村是江西省最大的南方紅豆杉省級保護區,2003年,這里被列入“退耕還林”區。十多年過去了,當年造的林剛剛長成??墒?,去年底,當地國土部門又在這里實施與“退耕還林”截然相反的項目——“造地增糧”,這令許多村民無法理解。
村民:“退耕”在這里,“造地”也在這里,看不懂!
據村民反映,從1990年開始,大禾塘村村民開始外遷,目前,全村95%的村民都已搬遷到瑞昌市區等地居住,造成土地大面積荒蕪。1998年長江流域特大洪災后,國家造林項目落戶瑞昌市,大禾塘村也在項目區域之內。2003年,當地政府又進一步實施“退耕還林”。經過十余年的造林,大禾塘村的森林覆蓋率大大提升。
去年,當地政府開始搞“造地增糧”,將當年“退耕還林”的樹都挖掉,開墾成山地,令村民們十分不解?!敖陙?,農村人口大量外出,原有的許多耕地都荒廢了,現在卻到這么偏僻的山頭來搞‘造地增糧’,造出來的地根本就沒人種,有何實際意義?”村民們質疑此舉是為了套取國家補貼。
記者了解到,國家對造生態林補貼每畝145元,經濟林每畝補貼100元。此次“造地增糧”項目,每畝補貼施工費2000元。
目擊:省級紅豆杉保護區內,山坡被推得黃土散亂
據了解,大禾塘南方紅豆杉保護區總面積2500公頃。保護區內散布著全國罕見的國家一級保護植物野生南方紅豆杉8萬余株,樹齡最長的達800余年。
“造地增糧”點就位于紅豆杉保護區內。記者看到,一片山坡被推土機推成一級一級的梯田,山坡上黃土散亂,與周圍郁郁蔥蔥的樹木形成鮮明的對比,十分刺眼。正在地里干活的村民們告訴記者,新造出來的地被人承包了,他們是被雇來栽種梔子樹?!斑@片山坡上原來都是樹,去年都被挖掉了,聽說是要改造成糧地,不知道為何沒有種糧,而是用來栽藥材梔子樹?”一名村民不解地說。
記者在一份《瑞昌市2013年土地開發項目任務分配表》上看到,肇陳鎮分配到的造地任務是207畝,一共有四處,其中3處位于大禾塘村,另一處在大禾塘村交界的建坪村。
林業局:已口頭通知相關部門停止在保護區“造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禁止在自然保護區內砍伐、開墾。大禾塘村的“造地增糧”點位于紅豆杉保護區內,那么,這個項目為何能得以實施呢?
對此,瑞昌市林業局有關負責人解釋說,這個項目的整個實施過程,國土等部門都沒有與林業部門溝通過。直到前不久,有人向林業部門反映此事后,他們才知情,并派人到實地察看。隨后,林業部門向國土部門、肇陳鎮政府進行了口頭通知,要求停止在此進行“造地增糧”。
國土局:“退耕”和“造地”確實有十多畝的區域重疊
為何要在十多年前的“退耕”地點搞“造地”項目?對此,瑞昌市國土局有關負責人解釋說,此次“造地增糧”區域確實與十多年前造林項目區有重疊的地方,但重疊區域只有十多畝。
這名負責人表示,近年來,隨著各地城鎮化和工業化的快速推進,占用了大量土地。為達到“占補平衡”,確保耕地總量保持不變,所以要搞“造地增糧”。前提是必須是荒地,并且要征得群眾同意。在大禾塘村實施“造地增糧”前,國土部門已經征求了鄉、村、組的意見。
對于村民質疑套取國家補貼的說法,這名負責人表示:“造地增糧”項目每畝補貼2000元,這點錢只夠施工費,因此不存在套取國家補貼的問題。那么,新造出來的地,種的為何不是糧食作物,而是經濟植物梔子樹呢?對此,這名負責人解釋說,去年底他們到實地檢查時,看到地里種的是油菜,可能是由于天氣不好,油菜都死掉了。
對于“造地增糧”點位于紅豆杉核心保護區內這一問題,這名負責人表示,在后期項目的選點上,他們將嚴格避開保護區。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