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林業大學植保專業的三位老教授—沈瑞祥、楊旺和李振宇應邀來到位于北林學研中心的北京名木成森古樹保護有限公司傳授經驗。三位老教授年齡均已過 了80歲,但各個精神矍鑠,做了一輩子植物醫生的他們透著老中醫的神韻,在暢談古樹趣事間開出了讓人信服的古樹保護良方。
更新觀念 位點前移
“樹和人一樣,都是生命體,有著自身的生長規律。當前全球性環境惡化,加上旅游業興起對古樹的影響越來越突出。做好古樹保護,一定要有正確的理念和指導方針,要把古樹保護工作的位點前移?!鄙蛉鹣殚_宗明義。
對于人們把古樹死亡歸結于病蟲害的說法,沈瑞祥認為是片面的。古樹衰老之后會出現病蟲害,雖然病蟲害是最終的致死因素,但并不是根本因素,關鍵的原因是樹體衰弱了,抗病蟲能力差了。樹衰則病起,很多弱寄生的病菌只侵染衰弱的植株。古樹染上了病蟲害,尤其是瀕危的古樹生病了,即使用藥也很難醫治,這要看古樹與病蟲之間的斗爭結果。所謂“病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 。
對于古樹而言,“藥到病蟲除”的觀念是不現實的,也是短視的,需要改變。作為植物醫生,不僅要看病治病,更要做好疾病預防工作。古人云,良醫者,常治無病之 病,故無病。中醫講求“防”,重在“治未病”,這一點古樹保護界一定要借鑒,古樹病蟲害的防治也需要將位點前移,把預防保健工作做在前面。
人類的生存法則中提倡優生優育,植物界也一樣,也得從選育抗病蟲的良種入手,不能什么苗都種?;蚝?、抗病蟲能力強的樹種成為古樹后,依然能表現出良好的抗性,同樣逆境下生存能力也更強,這是育苗植樹根本,也是古樹能長壽的基礎。
對于古樹而言,“藥到病蟲除”的觀念是不現實的,也是短視的,需要改變。作為植物醫生,不僅要看病治病,更要做好疾病預防工作。古人云,良醫者,常治無病之 病,故無病。中醫講求“防”,重在“治未病”,這一點古樹保護界一定要借鑒,古樹病蟲害的防治也需要將位點前移,把預防保健工作做在前面。
人類的生存法則中提倡優生優育,植物界也一樣,也得從選育抗病蟲的良種入手,不能什么苗都種?;蚝?、抗病蟲能力強的樹種成為古樹后,依然能表現出良好的抗性,同樣逆境下生存能力也更強,這是育苗植樹根本,也是古樹能長壽的基礎。
改變做法 重點轉移
古樹病蟲害是古樹保護中的大敵,也是古樹保護工作的重點,對此李振宇有自己的看法,他建議要從保護對象本身去考慮,而不僅是盯在病蟲上。在他接觸過的諸多保 護案例中,很多是單純從病蟲防治入手的,雖然看上去一時救了急,但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有從古樹本身入手,增強其樹勢和抗病蟲的技能才是根本。
同樣是百年以上的古油松,長勢強健的植株遭遇病蟲入侵后會分泌松脂直接將其殺死,是造不成為害的,而長勢弱的病蟲就有機會在其機體上安家,逐年入侵并最終導 致樹體瀕危,所以對病蟲害的防治一定要和古樹養護措施相結合,通過地上通風、地下透氣、增加營養等措施來壯其筋骨,增強其抵抗力。
“中醫講求適量、適度,對古樹補營養要循序漸進,切不可大補,否則會適得其反,曾有古樹因大換營養土而導致死亡的,這是庸醫蠻干的結果?!睏钔f。
“在山東孟府有一棵古流蘇,花開時節滿樹白花如雪,只是這棵樹犯了怪病,樹體里常流出黑水,很多人看了不知什么原因,也不知道是什么???應該怎么治呢?”北京名木成森古樹保護有限公司曹恒星出示相關圖片問計于三位先生。
“黑水病核桃上常發生,流蘇樹流黑水比較少見,初步可判斷是病菌侵染樹體干部后引起的,至于是什么菌,需要到現場調研后進一步檢測?!鄙蛉鹣樯髦鼗卮?。
他同時解釋了植病診斷的三種方法,一是臨床診斷,二是檢驗診斷,三是治療診斷。很多時候,疑難病癥很難準確判斷是什么病菌侵染的,此時并不是非要等待檢驗診斷結果,這個過程太長,是科研關注的。
對于生產來講,通常采用治療診斷的方法,初步診斷后就可開方施藥,這就像中醫開方一樣,保守用藥,見效說明治療思路是對的,按這個方向繼續治,根據治療效果 增減劑量,微調配方。萬一不成,得推倒重來?!吧襻t,藥到病除是人們的美好幻想,尤其對瀕危古樹的病蟲害是很難做到的,一定要科學看待古樹的生老病死?!?沈瑞祥坦言。
最后,先生們反復強調,植物醫學是以植物生態學為基礎,以醫學理念來指導的,一個好的植物醫生,不僅要對病蟲的生理習性了解,也要對植物了解,對他們之間的消長關系了解,惟如此才能因樹治病,才能保護好古樹,為古樹保護的可持續發展做好護航工作。
附:
沈瑞祥
男,1934年11月生,上海人。大學文化?,F為北京林業大學森林保護系教授。
1958年9月畢業于北京農業大學植保系,分配工作后一直在北京林業大學森林保護系任教。歷任普通植物病理學教研室主任、森林植物病理學教研室主任、中國農科院研究生院兼職教授、北京農業大學植保系兼職教授、林業部科技委委員、林業部‘“八五”攻關課題“短周期工業用材林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研究”課題負責單位負責人、“九五”重大森林病蟲害控制技術課題專家組成員、中國科學院微生物所真菌地衣系統學開放試驗研究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林業部森林保護開放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林學會森林病理分會理事長、中國植物病理學會常務理事、北京植物病理學會副理事長、北京林業大學森林保護學科主要學術帶頭人、中國植物病理學報副主編、《森林病蟲通訊》顧問、中國科學技術專家傳略農學篇植保卷編委、《病蟲害防治綠皮書》主編等職。1986年和1995年曾赴聯邦德國哥廷根大學和美國威斯康辛一麥迪遜大學進行學術交流訪問。專長森林病理、菌物學。先后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其中《關于加強森林病蟲災害防治工作的建議》和《樹立持續森林保護觀點,提高控制病蟲鼠害能力》等論文,被編入1994年和1995年病蟲害防治綠皮書,供中央領導決策時參考。1993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1999年4月退休。
楊旺
男,1932年4月生,北京市大興縣人。楊旺于1958年在北京林學院森林經營專業畢業后留校任教,從事森林病理學教學和研究30余年,曾任林業系副主任、中國楊樹委員會委員兼副秘書長、全國森林病理學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現任北京林業大學森保學科負責人、北京植物病理學會監事。
楊旺教授講授森林病理學,污染植物病理學及森林病害綜合管理等多門課程,具有豐富的實踐知識和教學經驗及扎實的理論基礎。全編了全國統編教材“森林病理學”,參編的“林木病理學”1987年和1988年分別獲林業部優秀教材一等勻和國家教委優秀教材獎。長期進行楊樹潰瘍病控制技術的研究,合作主持的“七五”國家科技項目“華北地區光肩星天牛、潰瘍病為主的楊樹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獲林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一主持的“八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楊樹殼蟲、潰瘍病防治技術”研究成果經鑒定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已廣泛應用于生產實踐,與人合作研制的“防病促生劑”在林木潰瘍病、根朽病防治中效果顯著。
“快中子輻射板栗誘變育種的研究與應用”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993年被授予北京市“優秀教師”的光榮稱號。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