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技術文章,全文3500字,閱讀大約需要10分鐘。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發達的文明古國,古樹是中國歷史文化和景觀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古樹對研究一個地區的氣象、水文、地質和植被的演變有著重要價值。隨著生態園林的建設和發展,古樹名木的保護受到各級政府和部門的重視。今天我們來說說古樹名木的養護技術。
一、古樹名木的移植
古樹名木的移植應持慎重態度,除非萬不得已不應移植。需要搬遷移植古樹時,則必須移入公園。古樹移植比一般大樹移植技術難度更大,技術要求更精細?,F分述如下:
1 切根
通常移植大樹需2~3 次切根,古樹移植可作為參照。移植時在樹根周圍分批挖溝,分批切根。溝圈直徑依照樹高直徑而定。溝寬40 cm ,溝深按其側根分布決定,一般60~80 cm。挖溝時遇到較粗側根用手鋸鋸斷,傷口要平。溝挖好后,填入肥沃疏松的泥土,每30 cm 進行夯實。填滿后澆透水,如泥土下沉,繼續填土至滿。第二年春季或秋季切斷余根,溝深寬同上。經過一年的養護后,根部切口會長出大量新須根后,再進行移植,移植時在原土溝外起挖樹木。
2修剪
移植前需對古樹進行強修剪,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分批分次修剪,百年以上的老樹需修剪樹冠總量的1/ 3~1/ 2 ,但應注意不能損壞樹木的姿態。
3 栽植
栽植深度為土球高度的4/ 5 ,穴內填入肥沃松土,逐層夯實并高出土球面,做好“水碗”口,澆透水,以后每周澆水1 次,早晚各噴水1 次,保持樹體濕潤,利于樹木水分平衡。同時,旱天用遮陽網遮陽,根部用草覆蓋,雨天挖溝排水。水分管理一直到9月底炎熱的夏季過去后,確認樹木成活方可逐漸轉入正常管理。
4 剝芽
古樹移植后,萌發的新芽不宜全留,應及時剝除多余部分?;垦块L勢旺盛,留的過多,則影響上部枝條發育,故留芽時必須提高芽位,保持冠形。
5 養護
古樹移植后要嚴格控制好水分的管理,天氣炎熱要進行遮蔭。高溫時,要對樹冠進行噴水降溫處理。雨天應及時排水抗澇。還要做支架、圍欄加以保護。如發現新梢萎縮,要及時查明是否根部有空洞、水分過多、病蟲害或其它等原因,并及時采取相應措施解決。
二、古樹名木的養護復壯
古樹的樹齡一般為老齡期,樹木生長勢較弱,根生長力減退,抗逆性差,極易遭受不良因素的影響而衰弱甚至死亡。因此,古樹名木的養護管理工作要細致周到,為其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達到復壯的目的。
1、保持生態環境
古樹在某一環境下生活了千百年,適應了當地的生態環境,因此不要在古樹周圍修建房屋,挖土架設電線,傾倒廢土垃圾及污水等。這些人為活動都會改變原有的光照、水分、土壤等現狀,破壞了原有的生態環境,勢必影響古樹的正常生長,甚至引起死亡。
2、保持土壤的通透性
由于古樹冠大蔭濃,游人都喜歡在其蔭下休息、納涼,易造成樹周圍土壤板結,透性差。根系的呼吸及萌發能力受到嚴重影響,因此,應在生長季節進行多次松土,施有機肥,或按比例加入草屑、腐殖質來改善土壤的結構及透氣性,使根系和好氣性微生物能夠正常地生長和活動。土壤質地惡化,可進行換土。
3、加強肥水管理
古樹經多年生長,會虧缺某些元素,若不進行施肥補缺,會影響樹木的生長,因此必須根椐樹木的需要,及時施肥。施肥時應注意樹木的物候期,依照肥料的種類,不施大肥、濃肥,應勤施淡肥。當土壤干旱時應及時補水,若有積水及時排澇。
4、防治病蟲害
古樹因生長勢弱,抗逆性差,易受病蟲的侵襲,因此必須加強巡視。一旦發現疫情,應及早防治。
5、補洞及治傷
古樹的木質部常發生腐爛現象,造成大小不等的空洞,對樹木生長影響極大,因此要及時進行修補。方法是:
①清理樹洞,扒除塵土,刮除洞內朽木??捎娩摻z刷或毛刷進行清理,并用1 ∶30 倍的硫酸銅水溶液,噴灑樹洞內壁2 次,間隔30 min 。若洞壁有蟲孔可用50 倍氧化樂果溶液注射,然后在空洞內壁涂水柏油(木焦油) 防腐劑。
②澆灌補洞填充材料??捎镁郯分途哿蛎芊鈩┬扪a樹體。將聚醚和聚胺脂按1 ∶1. 35 的比例進行攪拌,從混合至溶液開始發泡后(在19 ℃以上的氣溫條件下) 20秒內即可發泡成型。
③外表修飾。為提高古樹的觀賞價值,按照隨坡就勢,因樹作形的原則,可采用粘樹皮或局部造型等方法,對修補完的樹洞進行修飾處理,恢復原有的風貌。
6、防治自然災害
高大的古樹上需要安裝避雷針,以免雷電擊傷樹木。對樹木空朽,樹冠生長不均衡,有偏重現象的樹木,應在樹木一定部位設立防風支架,進行保護。此外應定期檢查樹木生長情況,及時修剪枯死枝。生長于街路旁邊的樹木還要結合葉面追肥進行樹冠洗塵等。
7、古樹的更新復壯
對生長衰弱、瀕臨死亡的樹木應加強復壯工作。當樹冠外圍枝條衰老枯梢時,采用回縮修剪,截去枯枝進行更新。修剪后加強肥水管理,勤施淡肥,促發新枝,組成茂盛的樹冠。對萌蘗能力強的樹種,當樹木地上部分死亡后,根頸處仍能萌發健壯的根蘗時,可對死亡或瀕臨死亡而無法搶救的古樹干截除,由根蘗進行更新。此外,對樹勢衰弱的古樹,還可采用橋接法使之恢復生機。在橋古樹周圍,均勻種植2~3 株同種幼樹。幼樹生長旺盛后,將幼樹枝條橋接于古樹上。方法是:將古樹干一定高度處皮部切開,把幼樹枝削成契形插入古樹皮部,對準形成層,用繩子扎緊。愈合后由于幼樹根系的吸收作用強,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古樹體內的水分和營養狀況,對恢復古樹的長勢有較好的效果。
8、古樹枯樹處理
對已經枯死,根深不易倒伏的古樹樁,可適當整形修飾后,以觀姿態,或在旁植藤類,使之纏繞于上,組成具有一定觀賞價值的樁景,來豐富景觀。
三、古樹一般養護技術規范
1、保護樹皮
嚴禁在樹體上釘釘、纏繞鐵絲、繩索、懸掛雜物或作為施工支撐點和固定物,嚴禁刻劃樹皮和攀折樹枝,發現傷疤和樹洞要及時修補。對腐爛部位應按外科方法進行處理。
2、圍欄
一級古樹名木及生長在公園綠地或人流密度較大、易受毀壞的二、三級古樹名木設置圍欄保護。圍欄與樹干距離不小于1.5米,特殊立地條件無法達到1.5米的,以人摸不到樹干為最低要求。圍欄內種植一些地被植物,以保持土壤濕潤、透氣。
3、記錄
每年應對古樹名木的生長情況作調查,并做好記錄,發現生長異常需分析原因,及時采取養護措施并采集標本存檔。
4、澆水
根據不同樹種對水分的不同要求進行澆水或排水。高溫干旱季節,根據土壤含水量的測定,確系根系缺水的情況時澆透水或進行葉面噴淋。根系分布范圍內需有良好的自然排水系統,不得長期積水。無法溝排的需增設盲溝與暗井。生長在坡地的古樹可在其下方筑水池,擴大吸水和生長范圍。
5、施肥
古樹長時間在同一地點生長,土壤肥力會下降,在測定微量元素含量的情況下進行施肥。土壤中如缺微量元素,可針對性增施微量元素,施肥方法可采用穴施、放射性溝施和葉面噴施。
6、修剪
古樹名木的枯死枝、梢,事先應由主管技術人員制定方案,報主管部門批準后實施。修剪要避開傷流盛期。小枯枝用手鋸鋸掉或鐵鉤鉤掉。截大技應做到鋸口保持平整、做到不劈裂、不撕皮,過大的粗枝應采取分段截枝法。操作時應注意安全,鋸口應涂防腐劑,防止水分蒸發及病蟲害侵害。
7、加固
古樹名木樹體不穩或粗枝腐朽且嚴重下垂,均需進行支撐加固,支撐物要注意美觀,支撐可采用剛性支撐和彈性支撐。
8、病蟲害防治
定期檢查古樹名木的病蟲害情況,采取綜合防治措施,認真推廣和采用安全、高效低毒的農藥及防治新技術,嚴禁使用劇毒農藥?;瘜W農藥應按有關安全操作規程進行作業。
9、其他
樹體高大的古樹名木,周圍30米之內無高大建筑應設置避雷裝置。
四、古樹名木特殊養護規范
古樹名木生長在不利的特殊環境,需作特殊養護,進行特殊處理時需由管理部門寫出報告,待主管部門批準后實施,施工全過程需由工程技術人員現場指導,并做好攝影或照相資料存檔。
1、土壤密實、透水透氣不良、土壤含水量大,影響根系的正常生命活動,可結合施肥對土壤進行換土。含水量過高可開挖盲溝與暗井進行排水。
2、人流密度過大及道路廣場范圍內的古樹名木,可在根系分布范圍內(一般為樹冠垂直投影外2米),進行透氣鋪裝。通氣鋪裝的材料應具有較好的透水、透氣性,應根據地面的抗壓需要而采用不同的抗壓性材料。透氣鋪裝可采用倒梯形磚鋪裝、架空鋪裝等方法。
3、由于土質的變化,引起土壤含水量的變化。對地下積水處如因地下工程漏水引起的,需找到漏點并堵住。如因土質含建筑渣土而持水不足,應結合換土、清除渣土、混入適量壤土。
用戶評論